為老人送餐 忘自己不年輕
2016-09-22 | 顏玉珠馬來西亞慈濟志工楊愛樺即使生活忙碌與身體有病,她仍排除萬難,天天送熱食關懷獨居長者或是有困難的人,也讓長者能享有情感上的寄託,不被社會所遺忘。讓從小遺失愛的楊愛樺,在耳順之年開始學習愛的能力。
人生汲汲營營 傷心損健康
天生心臟血管細小,從小身體就承受許多的病痛,然而身為養女的楊愛樺,體諒家庭的貧困,從未透露自己的病痛,選擇自己默默地承受。而養父母不擅溝通,導致親子間感情疏遠,更讓楊愛樺把心聲往肚裡藏。年幼就被迫在病痛中與孤獨為伍,也造就她孤僻與向「錢」看的個性。
「自從我懂事以來,貧與病的日子讓我看不到明天,對於生活沒有安全感,讓我凡事把賺錢擺第一。」婚後仍是如此,楊愛樺一人身兼多職,日以繼夜拼命地工作賺錢,連與人溝通都覺得是浪費生命,也養成不苟言笑與孤僻的個性。
日積月累操勞,無形中的生活壓力與病痛交迫,導致脾氣一觸即發,楊愛樺的先生黃成順說:「她早期脾氣很暴躁,七年間動過二次心臟手術了,我認為是她脾氣所引發的。」
黃成順也笑著說:「現在她脾氣改很多了,進入慈濟後從中學習,慢慢修正。」楊愛樺六十多歲才走入慈濟,看到許多貧困病者,相較之下,她發現自己的幸福,才逐漸學習放下對人事物的執著,生活不再有要求和抱怨。
做一天賺一天 忙得有意義
因經營餐飲小吃店生意,夫妻倆的生活依舊忙碌,從早上八點多出門採買食材,十點多開始投入廚房準備工作,一直忙到晚上七點多才打烊;但現在卻是忙得有方向、有價值。楊愛樺說:「我採買之前,走入校園當大愛媽媽,晚上關店後趕著參與慈濟大小活動,假日去做環保、訪視,一直利用空檔做慈濟事!」也因為做得很歡喜,自然忘卻身體的病痛,她的情緒不再陷於負面中。
經營餐飲業本就忙碌,又鄰近學校區域,午餐時間更是忙;但自今年(2016年)初,楊愛樺主動投入送餐活動,關懷獨居長者或有困難的朋友,義無反顧地扛起煮食和送餐的責任。
楊愛樺天天親自開車沿路送上熱騰騰的餐食,有時遇到塞車進退不得時,她的心隨著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而開始緊張、擔憂;擔心店裡人手忙不過來、憂慮著長者們餓著肚子等待。
黃成順看著更忙碌的太太,心疼卻支持。黃成順知道,楊愛樺是擔心老人家沒有飯吃,況且要她停下來,她會悶悶不樂,不如放手讓她去做,「我隨時叮嚀她別太累。」
「很感恩我先生,現在生活雖忙卻是我這一生最好的日子!以前一味地往痛苦裡鑽,日子很難過還曾患上憂鬱症。」楊愛樺感恩並哽咽地說:「現在身體狀況允許之下,我能做一天就是賺一天。」
除了心臟問題,楊愛樺身體大小病痛也不曾間斷,雖然現在日日必須服用十多顆藥物來控制病情,她笑言:「以前一心一意拚命賺錢,卻全部都成了醫療費。」體悟生命的無常,現在楊愛樺懂得珍惜自己所擁有,生活中充滿感恩與知足,自然臉上增添許多笑容。
送餐關懷長者 用愛賺幸福
到了午餐時間,楊愛樺都會快速地往一間陳舊的木板屋邁進。八十多歲的曾奶奶,曾是環保志工,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雙腳無力又患上失智症,社區志工每個月進行關懷。楊愛樺獲知她的狀況後,天天送餐,並隨時送來曾奶奶最愛喝的咖啡沖泡包,叮嚀她用餐、喝茶等瑣事。
接著,又匆忙趕往下一站慈濟關懷戶古奶奶的家,古奶奶居住於四樓,爬著樓梯上到二樓的楊愛樺早已氣喘如牛,必須停下腳步靠著牆支撐著身體休息片刻,或是扶著樓梯的手把放慢腳步喘息一下。拖著沉重的步伐緩慢地往四樓前進,送上熱食。
「看到古奶奶的第一眼,彷佛見到自己的母親。」從小到大,楊愛樺不管是對父母親或是自己的孩子,總是感情疏離,現在覺得,「我是試圖挽回逝去的愛吧!」
「獨居長者期待的不是這一餐,而是有人來關懷和寒暄。」即使店裡再忙,有時楊愛樺也會與長者聊上幾句,更不放棄天天送餐的機會。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,所謂的「家人」並非一定是擁有同一血緣的家庭,現在楊愛樺樂於付出愛心,就近幫助需要關懷的人。【更多內容,請參閱慈濟全球社區網】
(文:顏玉珠 馬來西亞報導 2016/09/07)